主页 > 新闻 > 执着追求 刻意求新 —访著名舞台美术设计家郑曰洋

执着追求 刻意求新 —访著名舞台美术设计家郑曰洋

2023-04-28 23:31:59  来源: 中国美术家网

国家芭蕾舞团一级舞美设计是一位热爱美术、热爱中国芭蕾事业,几十年来执着追求、痴情寻梦的艺术家。他一生勤奋,作品众多。他独自创作的舞台美术作品有芭蕾舞剧“祝福”、“祝福”第二幕(获文化部1980年新剧目观摩比赛舞美设计奖),芭蕾舞剧“兰花花”(获文化部1986年新人新作比赛优秀剧目奖),芭蕾舞剧“骄杨”,芭蕾舞剧“拿波里”第三幕,芭蕾舞剧“山林”、“凤凰涅槃”芭蕾舞剧“大足石魂”及“晨钟”、“巴山蜀水”、“笛女”、“醉酒”,芭蕾舞剧“睡美人”“雷蒙达”及芭蕾专场(1995年,执行设计和制作),芭蕾舞剧“舞姬”第三幕,1996年新版芭蕾舞剧“天鹅湖”。芭蕾诗剧“光——五部曲”(即芭蕾舞剧“觅光三部曲”、“梁祝”、“兰花花”(2007年,天津芭团)及1979年,北京舞蹈学院的“吉赛尔”。他还参加了芭蕾舞剧“沂蒙颂”、“草原儿女”的集体创作。

他还为许多民族舞剧、舞蹈、文艺晚会、电视作品设计舞台美术,剧目众多。其中,有获“全国舞剧汇演舞美设计奖”“文华奖”的“森吉德玛”,获“全国首届舞剧汇演舞美设计奖”的“婚碑”,获全国“五个一工程奖”的“鄂尔多斯情愫”,获文化部特别嘉奖的“文化部93春节电视晚会”,获1988年飞天奖、优秀美术奖的大型电视系列片“西游记”。

1968年进入中芭后,郑曰洋如鱼得水尽情地在芭蕾艺术的海洋里畅游。他铭记毛主席“生活是艺术的源泉”、“到工农兵群众中去”、“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”的教导,努力到生活中去寻求创作的灵感。在芭团的三十多年中,每次接到设计任务,他总是兴致勃勃,迫不及待地争取到生活的第一线去体验。他说”在下到生活中后,我会有全新的感知和惊喜的发现。一些第一手的素材会让我产生冲动。这种冲动会深入到我的心灵中,成为一颗日后发芽生成的珍贵种子。”在设计“沂蒙颂”前,他曾去山东沂蒙山区转了三四个月。在设计“草原儿女”前,他曾在内蒙骑马、串包......那些在生活中感受至深的形象原貌,后来都融入了这两部芭蕾舞剧的舞美之中。

在国内、在国外伦敦、纽约、莫斯科,在亚洲、非洲许多城市,芭蕾舞剧“祝福”第二幕的演出都引起过轰动。这与设计“祝福”前,郑曰洋曾去浙江东部山区深入生活分不开。舞台上看似奇特而生动的满台树叶铺盖着屋顶,生长在屋内的树枝和房架,自然交织在一起的画面,鲜明、古朴、富于情趣,给人留下很深印象。后来设计时又把这种生活中的美提炼成舞台上的艺术美。二幕结尾时用了反投光,在衬托表演的同时,那挂着“喜”字的贺老六家,以其质朴,富有力度的呈现出舞台结构变化的对比之美,给人印象强烈。如不是设计家在那山区小屋子里待了很久,怎么会定位这种格式呢?

“祝福”一幕水乡景的处理与芭蕾舞剧“拿波里”三幕水景的处理就完全不同。前者来自郑曰洋去绍兴的生活体验,是典型的有着悠久历史和东方神韵的江南水乡,用圆拱古桥黑瓦白墙的建筑,精巧别致、排列对比有序有味的把一个鲁镇水乡远景、呈现在观众的面前。再加上淡彩渲染,景与舞台上优美的群舞交相辉映,就无处不令人有那种清爽、亲切的乡间情趣了。而意大利风情的“拿波里”第三幕水乡,则是一幅欧式中世纪的画面:富有雕塑感的石桥、高架而横卧在舞台深处,处处突显了坚实、力度和体量感,而且又有古典人体的雕塑点缀,那意大利式的味道则更加浓郁。空间变化自如,舞蹈支点多多。这些处理是根据剧本的要求、表演的提示,和郑曰洋多年来重视资料(间接的生活依据)的收集、研究分不开。戴爱莲先生看了“拿波里”三幕演出后连声称赞:“布景太美了!比我看过的国外版本的布景都好!”

在“梁祝”设计前,郑曰洋跑了很多地方去看树,发现了一棵树的树枝像两棵树相拥,后来她设计的舞台上就只留下相拥相爱的人形,看似却像两棵树,而树叶似是蝴蝶的点点飞舞在空中。这种亲密相间、错落有致的搭配和晶莹剔透的舞台形象,以其装饰手法,理想化地表现了“梁祝”的爱情主题与艺术的真善美。编导舒均均和观众都称赞:“太美了!”

作为整合艺术的舞剧,舞台美术设计是重要的一环,但又不同于单纯的绘画作品。舞台美术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,它不能单独存在,也不能孤立地去欣赏和评价。它是戏剧表演的一个组成部分,只有在演出过程中,才能体现它自身的功能与价值。

郑曰洋强调说:“舞美的整体风格与面貌,艺术语言的形式、造型特点以及技术手段,完全是戏剧本身决定的,所以它应该是,也必须是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而不能千篇一律。传统舞剧都有较强的故事情节、人物场景和时空转换。而一些重写意风格的舞剧或诗剧,就不一定有这些特点了,它是以情为主、以舞为重,其环境与时空较自由、虚拟。作为一个舞美设计,在进入设计过程中,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艺术语言的选择上更为准确、恰当,在整体结构中有所突破,让自己再向前进取一步。”

郑曰洋在“天鹅湖”的新版设计中,就是这样刻意求新的。一幕的前景是金黄的枝叶,透过枝叶来展示城堡,再依次透视出花园远景。有实有虚的空间给表演提供了最佳位置,也给观众提供了最佳视觉角度。一幅布局有序、远近得当的欧式庭院就汇入了这部戏中。调子灿烂,形象韵律舒展,恰似戏中之舞。在第二幕中郑曰洋又以不均衡的动感构图、黑色是树丛基调和纱网交错的朦胧,增加了天鹅湖的神秘感。

郑曰洋是个完美主义者,每部作品的设计都力求有新意,不落俗套。所以他为每一部作品都要反复考虑许多方案。

在舞剧“兰花花”的设计中,他考虑过黄土高原、陕北风光、蓝花等等方案,都难于突出剧本的内涵与寓意,也不

便于舞蹈表演。他终于摒弃了以实景入手的模式,而选择了剪纸的形式。因为剪纸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语言,可以引起人们联想。他和编导舒均均切磋后,共同加深了对剧本的认知。编导也强调写意的手法。剪纸式的舞台,突出了民族民间的艺术特点,使视野清新而开阔,满而不堵的表演空间自然又和谐,让观众有更多的审美想象空间与理性思考。

像“山林”这样的芭蕾作品是适合用写意的手法来设计舞台环境的。美国导演一开始就要求“不要现实主义的景”。郑曰洋的设计令导演爱不释手,想请郑曰洋勾个景的小稿带回美国排“山林”时用。郑曰洋无偿地把原设计图送给他。他非常高兴,再三致谢,并用不熟练的中国话说“太好了!太好了!”

与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合作排“睡美人”时,英方提供的资料很少,全剧布景繁多,有三四十道软景和大量硬景片及立体景。服装、道具亦很庞杂,全凭担当执行设计的郑曰洋来筹划安排,组织制作班子...... 在短时间内,在郑曰洋的监督下,保证体现了舞美设计的意图,如期完美地完成了任务。英方对设计施工非常满意,他根本没有想到舞台上会出现如此完美的布景,不论是形象还是色彩都把握的恰到好处,全剧无一处修改。这证明了郑曰洋的实力,也反映了他对艺术严格的认真态度和不计辛劳的工作精神。彩排后,英方设计盖瑞取出一大瓶葡萄酒和小礼品,一定要送给郑曰洋,以表谢意!

郑曰洋回忆从事舞台设计与影视美术设计工作大半生,一直在这个特殊岗位摸爬滚打地走过来,怀着对人生的美好希望,伴随着创作中的酸甜苦辣、苦闷和喜悦。今天我依然以同样的心情面对人生,面对我从事的艺术,面对大自然在思考。我依然不断地在寻求,在探索,期盼自己的新的突破!

( 原载“芭坛寻梦”陈湘著)


觉得好就分享吧:
    艺术家推荐
    新进艺术家


官网




未来之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