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新闻 > 有关“西游记”的访谈——2014.3月 傅鸫

有关“西游记”的访谈——2014.3月 傅鸫

2023-04-28 23:38:54  来源: 中国美术家网

      请姑父郑曰洋回答以下访谈的问题:

      1.您的电视剧西游记里面有几个首例?这在当时是第一次把西游记搬上电视吗? 当时拍摄用到了哪些技术?

      答复:关于几个首例,我也不太清楚;但当时能把“西游记”搬上电视屏幕确实是第一次。以前,日本、台湾曾将“西游记”的内容片段,搬上过电视屏幕,但那是借题发挥,展示的是技术,内容在搞笑,不是“西游记”的原貌。从1982年的春节,电视系列片“西游记”开始动工,我们用了六年的时间。剧组的演职员六易寒暑,饱尝艰辛的跋山涉水,往返于祖国的北国南疆,用唯一的一部摄像单机拍摄完成了上万个丰富多彩的画面。那精心塑造的乳胶造型;那千姿百态的君王臣宰的艺术形象;那瑰丽多彩的服饰、五光十色的烟雾、变化莫测的灯光布景,都凝聚着剧组人茹苦含辛的劳动。大部分的内景都是棚内搭建,金碧辉煌的凌霄宝殿、若真若幻的瑶池仙境、流光溢彩的东海龙宫、气势恢宏的大雷音寺,它们都是用廉价的三合板和泡沫塑料手工制成。在资金不足的限制下,专业制作人员短缺,施工时间紧的情况下,只有通力合作,甘苦与共了。当时我们不具备任何特技手段,只能费尽心思的土洋结合拍特技镜头。我们的拍摄条件的确是很差的,甚至都难以想象。算是用当年唐僧取经的精神和毅力来完成这部巨著的。


      2.当时您设计本片的整体面貌时都有过哪些考虑?比如您是否考虑让整部剧看上去很旧?很新?很经典?虚幻?神奇?您有没有想突出但是的新技术亮点?您了解新技术会怎样影响这部剧的面貌?

      答复:在整片美术设计上的考虑,其中心一点即靠近导演的整体构思;把握“西游记”原著的内容风格,再现各个场景的不同特色并使其完整统一。根据当时的环境特点、技术条件,一步一步、一点一点的去接近,或达到预期效果和戏剧要求的。包括外景的选择与改造,棚内景的制作加工等等。

选择新技术,新手段在所难免,条件是制约一切的先决因素,其实新旧也是相对的,只有对故事内容、主题思想、人物性格有利的那些东西,是容易采用并合理的。仅此而已。此所谓内容决定形式也!视觉上的引人入胜总是要考虑的,审美意义的优劣已经超出了大众化的视觉要求时,采取何种定位与取舍,那是一种艺术。


      3.您在做设计的时候都用到了哪些过去的参考资料?有没有哪些戏曲的、漫画插图、或者老电影您曾经参考效仿的?

      答复:设计过程中所选用的参考素材,那是多多益善;但你所真正用得上的往往是很偶然的。以前的所有积累都是有价值,有意义的,且都必须是为我所用。


      4. 我记得您曾经提到过去湖南张家界取景,那次经历里有什么是令您难忘的?当年的拍摄环境改变了吗?拍摄的社会环境有所改变吗?

      答复:张家界实在令人难忘!很奇特,画画,拍摄,拍电视、电影都是非常可取的一块宝地。当初我们步行一天才能到达的目的地,现如今都改变了。这或许显得环境没那么神奇了。但却令更多的人容易享受到那种观赏意义的美。


      5.当时的拍摄进行了多长时间?当时的拍摄条件是怎样的?今天我们拍戏会用到蓝幕,那么当时的演员们是怎样配合特效进行拍摄的?

      答复:82版“西游记”从82年初开始到87年底完成全部拍摄内容,88年才与观众见面,拍摄时间长达6年,这是拍摄电视剧历史上少有的一个经历。当时的拍摄设备只有一台摄像机、一台旧的录像机、一个只能平视的三脚架。没有长焦距,没有移动轨,没有升降机,没有高台。画面角度的变化全凭摄像师对这台300P摄像机的掌控和大家的配合。拍摄场景遍布全国各地,走遍大江南北,名山大川,拍摄景点之多,可谓少有。

      “西游记”的场景:如天宫宝殿,瑶池仙境,水下龙宫,西天雷音寺以及阴曹地府、妖洞,都是人间找不到的神奇魔幻般的场景。它的每集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,人物场景都是自成一体的独立的,因而决定“西游记”的场景设计多,制作的庞杂与多样。所谓难点是在资金少、专业人员短缺的情况下,我们的场景设计制作要和导演的拍摄要求及进度丝丝相扣,衔接合理。场景设计的制作中,除了在利用现有外景条件的基础上,你必须要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应变的挑战能力。那样的场景设计和制作才能巧妙运转,展示出它特有的独立风格和场景特点。

      在那个尚不知特技为何物的时代,听说过蓝幕抠像。第一次是拍孙悟空变小和尚跳上经台与王子对话的镜头,章金莱只是做了个跳的动作,用ADO机把他变小,顺着他跳动的节奏,往上一提就上了桌子。之后尝试着让演员站在或坐在蓝幕前去做各种动作,用鼓风机吹动他们的衣服和头发,然后合成到蓝天或云朵上,效果都不理想。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不断学习尝试,逐渐摸索,后来才知道要把人吊起来拍,那就是“威亚”。


      6.请问您看过新版的电影《大闹天宫》了吗?您对它的设计有什么想法吗?您认为影视工业一直以来有了哪些改变?这些改变让影片看上去更好?在新技术背后有没有一些遗失的东西?

      答复:由于健康的问题,我没有去影院,只是在电视上看了“大闹天宫”的宣传片。现在影视特技的多样变化,运用好了,能使影片看上去更好。你的“大闹天宫”就很有气魄,很精彩,它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观众走进电影院去看。现在一切在前进,事物变化太大,大得我都觉得跟不上它了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是拼搏的年代,是奉献的年代。拍摄“西游记”从采景到设计制作,我在剧组摸爬滚打了八年,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了。时代在发展,科技在不断进步,世界是你们的,是你们年青人大干的好时光。搞艺术就要不断地去求索,去创新。艺术没什么对错,充分发挥你的天才和能力,大胆地去干吧!


       “姑父当时在剧组的头衔,是总美术师吗?”

      答复:“西游记”前25集拍摄期间(1982 —1987年)没有总美术设计。前期的分工也不明确,边干边步入正规,有些人也就淘汰掉了。在第一本画册前10集印制时(85年)的美术设计有:马运洪、郑越洋、李相铎、彭曼丽、刘大健。在第二本画册前25集拍完之后印制时的美术设计有:马运洪、郑越洋、李相铎、刘大建四人。未上册的还有不少,但都不是负责的主要成员。后15集杨洁导演把大权交给了我,让我组班,画册上印制的人员即是全组人员的分工(姑姑本是美术助理,导演见她能干,现场美术还能出主意、修改,很器重她,最后画册、屏幕上出现的名单中都上升到了美术位置,这连我们都是个意外)。“西游记”最后拍完与杨洁导演分别时,她半天没说话,等我与姑姑刚转身要走时,她突然来了一句:“你是善始善终”。

      在那奋斗的年代,别无他求,有导演这一句话,我真的就非常满足了。

 

(“西游记”从1982年7月16日在扬州开拍第一个镜头开始到完整播出,用了整整六年时间,至今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。它是20世纪80年代用一台旧摄像机拍完整部戏,唯一一部无审查,边拍边播的电视剧,是迄今为止拍摄时间最长、外景最多的一部电视剧。西藏、青海、宁夏、新疆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泰国等地都留下了剧组的足迹。它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播放次数最多的电视剧,30年间重播了2000多次,直到今天依然在播出。)

——报纸摘录   2014年


觉得好就分享吧:
    艺术家推荐
    新进艺术家


官网




未来之星